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说,他希望把国家推向稳定与安全,并表示他不想大权独揽。 穆尔西星期五在开罗发表讲话时作出了这番表态。同时,他的支持者和反政府抗议者在开罗不同地段举行集会。穆尔西说,解散立法机构的决定不是他做的,他誓言要继续努力制定埃及新宪法。他说,埃及正在迈向自由与民主。 在他讲这番话的一天前,穆尔西让自己的职位不受监督,还宣布,法院或任何权威机构均无权受理针对他的决定所提出的申诉。 在他宣布扩大总统权力后,反对派支持者在开罗解放广场集会示威,并放火焚烧了苏伊士、赛义德港和伊斯梅利亚等好几座城市的穆斯林兄弟会办事处。 反对派领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巴拉迪说,穆尔希等于是宣布自己是“新法老”。预计巴拉迪将参加开罗的抗议活动。这位自由派政治人物和前联合国原子能机构负责人说,穆尔西篡夺了所有国家权力。他警告说,这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 穆尔西总统的发言人是在星期四宣布的总统令,理由是必须“保卫革命”。反对派成员称穆尔西此举是非法行为。 总统令禁止埃及法院解散议会上院以及负责起草新宪法的制宪大会。这两个机构都由穆尔西的伊斯兰主义盟友主导。此外,穆尔西还下令重新审判那些使用暴力镇压去年民众革命的前政府官员,包括长期执政的前总统穆巴拉克。他的支持者说,早就该下这样的命令了。 在穆尔西采取这些行动之前,国际社会正在赞扬他为调解加沙停火所做的努力。 Egyptian President Mohamed Morsi says he wants to move Egypt forward as…
星期四是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被暗杀49周年。 肯尼迪总统的崇拜者星期四将聚集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暗杀事件地点,举行悼念和默哀活动。 在明年的肯尼迪遇刺50周年纪念日,达拉斯的教堂将敲响钟声并举行祈祷仪式。 美国国会调查人员说,暗杀肯尼迪的奥斯瓦尔德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并曾在苏联短暂居住。暗杀事件发生两天后,奥斯瓦尔德在达拉斯警察总部被当地一名夜总会老板开枪打死。奥斯瓦尔德暗杀肯尼迪的动机至今仍是一个谜。 Thursday is the 49th anniversary of the assassination of U.S.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 Admirers…
巴基斯坦官员说,一名塔利班自杀爆炸手在首都伊斯兰堡附近发动袭击,造成23人死亡。 有关当局星期四说,这名爆炸手在拉瓦尔品第的什叶派穆斯林举行游行时引爆了身上的炸弹,此前警察曾试图在一个安全检查站阻拦他。这次爆炸还造成至少62人受伤,其中有几名儿童。 星期三早些时候,塔利班在卡拉奇一座什叶派穆斯林清真寺制造了一起爆炸事件,至少一人被炸死。 一名塔利班发言人宣称对这两起袭击负责,并声称塔利班之所以袭击什叶派穆斯林,是因为塔利班认为他们是“亵渎者”。 Pakistani officials say a Taliban suicide bomber has killed 23 people near the capital, Islamabad. Authorities…
尽管有关方面加紧争取以色列和哈马斯激进分子停止暴力冲突的外交努力,星期三清晨以色列和加沙地带之间的跨边界空袭仍在继续。这场冲突已经导致13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5名以色列人死亡。 美国国务卿克林顿星期三将在拉马拉会晤巴勒斯坦,并将在开罗会晤埃及领导人。星期二晚间,克林顿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及其他以色列高层官员在耶路撒冷进行了两小时会谈,讨论加沙地带的动荡局势。 内塔尼亚胡在会晤之前表示,他倾向于用外交手段来停止以色列和哈马斯激进分子之间的跨边界空袭行动。但内塔尼亚胡再次誓言以色列将采取一切行动来保护本国公民,并表示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容忍对其公民的攻击。 克林顿说,美国对以色列安全的承诺坚不可摧。克林顿表示,恐怖分子用火箭弹攻击以色列的行动必须停止。克林顿说,每个以巴平民的死亡都使她心碎。 星期二,以巴在埃及调停下没有达成暂时停火协议。 Air attacks rocked both sides of the border between Israel and the Gaza Strip early…
阿富汗首都的一个北约基地附近发生一起自杀爆炸,造成两名阿富汗安全警卫人员死亡,5名平民受伤。 有关官员说,两名身穿自杀背心的男子参与了 星期三的袭击,其中至少一人引爆了炸弹,随后被阿富汗安全部队击毙。 这次爆炸发生在喀布尔的埃格尔军营附近,北约联军总部和外国使馆都在该城区。美国驻阿富汗使馆在这次袭击后加强了戒备。塔利班宣称对这次袭击负责。 北约说,这次爆炸损坏了北约的一辆汽车,但没有关于北约军人伤亡的报道。 A suicide bombing near a NATO base in Afghanistan's capital has killed two Afghan security…
美国总统奥巴马派遣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往以色列、拉马拉和开罗,在以色列与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激进分子的越界冲突进入第七天之际会晤地区领导人。 克林顿星期二将启程前往耶路撒冷,会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此外,克林顿此行期间还将会晤巴勒斯坦领导人和埃及官员。白宫说,克林顿这次中东之行的重点在于和平解决这场冲突符合美国的利益。 到目前为止,外交活动没有能够制止以巴之间的越界袭击。星期一晚间,联合国安理会就有关局势举行了一次会议,但未能达成一致立场。 与此同时,加沙城内冒起浓烟,以色列继续对哈马斯激进分子发动空袭,激进分子则一直向以色列居民区发射火箭弹。 有关官员说,这场冲突已经造成10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3名以色列人死亡。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星期二呼吁立即停火。潘基文星期一抵达开罗,为调停努力提供支持。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is sending 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Clinton to Israel, Ramallah…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缅甸主要城市仰光会晤了缅甸总统吴登盛和缅甸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这是在任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这个东南亚国家。 星期一,奥巴马与吴登盛进行了一小时会晤。奥巴马在会晤结束后对记者说,缅甸的民主和经济改革进程会带来惊人的发展机会。奥巴马还表示,他期待“在今后某个时候”再次访问缅甸。奥巴马说这番话时,吴登盛在他身旁。 随后,奥巴马在仰光的昂山素季家中会晤了这位著名的民主活动人士。这两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会晤后一道举行了记者会。奥巴马对记者说,他一年来在缅甸看到了令人鼓舞的迹象,包括昂山素季解除软禁以及当选议员。 但昂山素季警告说,要注意可能存在的成功假象。她表示,任何转变时期的最困难阶段就是人们都以为胜利在望的时候。 奥巴马将在仰光大学发表演讲,随后前往柬埔寨,会晤出席东盟年度会议的东南亚国家领导人。 奥巴马曾经表示,他访问缅甸并不意味着支持缅甸政府,而是对缅甸正在实行的政治改革进程的认可。 奥巴马说,缅甸政府明确表示致力于进一步推行政治改革,这应当得到鼓励。 奥巴马说,他此次访问的目的是强调缅甸已经取得的进步,还要谈到缅甸未来应采取的步骤。 奥巴马是在曼谷同泰国总理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这番话的。泰国是奥巴马亚洲之行的第一站。这是他在两个星期前大选获胜后的第一次出访。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s met with Burmese President Thein Sein…
哥伦比亚和左翼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星期一在哈瓦那举行会谈,争取结束拉丁美洲持续时间最长的叛乱。 自从上一轮谈判于2002年破裂以来,双方的首轮和谈上月在挪威正式启动。 哥伦比亚政府官员说,他们希望在几个月、而不是几年内与反政府武装力量达成一项协议。 有报道说,谈判代表们的主要议题是五点日程,即土地改革、签订和平协议后反政府武装的潜在政治权益、非法毒品交易、解除武装以及对冲突受难者的赔偿。 Colombia and the leftist Revolutionary Armed Forces of Colombia, or FARC, sit down together Monday in…
星期五,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长彼得雷乌斯在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就今年9月美国驻利比亚城市班加西领馆遭到致命袭击一事作证。 美国参众两院的情报委员会星期四开始就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和其他三名美国人在那次袭击中遇害事件举行闭门听证。星期四,美国情报和反恐部门的官员提供了证词。 很多议员关注美国驻班加西领馆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安全保护,以及奥巴马政府是否事后试图隐瞒有关信息,以避免在11月6日总统选举之前出现尴尬局面。 上星期,美国联邦调查局发现彼得雷乌斯与他的传记作者布罗德维尔有婚外情后,他辞去了中央情报局长职务。这一事件使有关方面担心国家安全可能受到威胁。 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星期四说,他“非常确信”彼得雷乌斯丑闻没有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Former CIA director David Petraeus testifies Friday before the 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 about the deadly…
白宫官员向批评人士保证,奥巴马总统在即将访问东南亚期间不会漠视人权问题。 奥巴马总统将于星期六开始为期三天的亚洲之行,其间将访问柬埔寨、泰国和缅甸。自从当选连任以来,这是奥巴马首次出国访问,因此更凸显了美国政府将重点移向亚洲的重要性。 这次出访的一个引入注目之处将是奥巴马在缅甸的短暂停留,这将是美国总统首次访问这个曾由军人统治的国家。 一些人权组织反对奥巴马访问缅甸,认为奥巴马等缅甸实行更多改革之后再进行访问。 White House officials are assuring critics that President Barack Obama will not ignore human rights conce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