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习惯用语 (Words And Idioms)

2012-07-02 美国习惯用语 – 325. learn the ropes

我们今天要讲的习惯用语都有rope这个词。你可能知道rope是又粗又结实的绳索。我们要讲两个习惯用语。它们是: learn the ropes。一般人认为learn the ropes和know the ropes这两个习惯用语都出自水手,因为他们成天得和桅绳打交道。以前航船上的新手要成为合格的水手首先得学会怎样摆弄好几十根桅绳,把船帆升上桅杆,并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在新手终于学会操作那一大堆桅绳后,也就是说,after he learns the ropes, 那么他就是熟知桅绳操纵的老手了。换句话说就是,he knows the ropes. Learn the ropes和know the…

4 years ago

2012-07-02 美国习惯用语 – 324. dog tired; go to the dogs

美国很多人都喜欢狗,还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人和狗在日常生活中相处密切,也因而形成了好多以"狗"也就是dog这个词为主的习惯用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第一个习惯用语是: dog tired。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不论周围环境多嘈杂吵闹也吵不醒一只沉沉酣睡的狗。狗为什么睡得那么熟呢? 也许狗是累得筋疲力尽才睡着的。这就是dog tired这个习惯用语的出典。让我们来听个例子,说话的人是个开夜车的学生。 例句-1:I stayed up all night last night to finish a history essay and this morning…

4 years ago

2012-07-02 美国习惯用语 – 323. go bananas; compare oranges and apples

我们今天要讲的习惯用语都用了一些普通水果的名字,像香蕉、苹果和橘子等。不生活在美国的人往往会被这样的习惯用语难倒,因为它们看来眼熟,却不知所云。好,让我们来为你排忧解难吧。 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习惯用语是: go bananas。Bananas是香蕉,又香又甜的香蕉几乎人人爱,但谁对香蕉爱得最疯狂呢? 可得数猴子了。猴子见了一串香蕉会兴奋得忘乎所以,又叫又跳。Go bananas这个习惯用语就来自这儿。当然它不只是用来说猴子,也可以说人。如果一个人像猴子看到香蕉那样激动得上窜下跳、又喊又叫,那这个人必定是情绪失控了。我们要听的例子就说到这样一个人在高速公路塞车时候的反常表现。好,我们来听这个例子吧。 例句-1:I was on the highway yesterday in a terrible traffic jam. Suddenly, the man…

4 years ago

2012-07-02 美国习惯用语 – 322. not playing with a full deck

属于同一文化的人们必然会形成共同的特定用语和用词,例如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美国人用来描述人神志不佳、举止不正常的习惯用语。这几个习惯用语都十分口语化,是用在非正式场合的,在使用这几个习惯用语的时候你可得小心,免得无意中伤害了他人的感情。 我们要学的第一个习惯用语是: Not playing with a full deck。Deck这里指的是一付扑克牌,所以not playing with a full deck从字面解释就是在打一付缺牌的扑克。你想一付缺牌的扑克打得成牌吗? 当然不成,这就跟缺心眼的人办不成事儿一样。当然,not playing with a full deck这个习惯用语是用作比喻意义的,表示不是处于完好无缺的状态。好,我们来听个例子,边听边想这个习惯用语的意思。 例句-1:Have…

4 years ago

2012-07-02 美国习惯用语 – 321. go to pot; sweeten the pot

今天我们要讲的习惯用语的关键词是pot。我想大家都熟悉pot这个词。它可以解释煮东西的锅子。我们要学的第一个习惯用语是: go to pot。 Go to pot这个习惯用语来自牧场。牧场上的牲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每况欲下,最后在老得不中用的时候就难逃被屠宰的命运,然后人们会把它们切成小块扔进锅里煮了吃。这就是go to pot这个习惯用语的出典,当然现在它通用的意思和描述的对象已经有所转化。 让我们来听个例子。这个人在说自己的弟弟Freddy,曾几何时Freddy是运动健将,而如今他却放任自流、每况愈下。 例句-1:My brother Freddy used to be a star athlete, but…

4 years ago

2012-07-01 美国习惯用语 – 320. thin air; come up for air

今天我们要讲的习惯用语都有air这个词。大家都知道air是"空气"。早在十七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空气似乎没有实质却有重量。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高山顶上的空气要比海平面上的空气轻,于是人们就说高处的空气稀薄,也就是thin air。我们要学的第一个习惯用语是由thin air发展而来的。它是: pull something out of thin air。 Pull something out of thin air按照字面意思就是从稀薄的空气里抽取什么东西。你想空气本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从稀薄的空气里抽取东西岂不更是难上加难吗。 让我们来听个例子。说话的人是一家公司的雇员。他很担心自己会失业,因为这家公司付不出欠帐即将破产。 例句-1:The company is flat…

4 years ago

2012-07-01 美国习惯用语 – 319. fish or cut bait; fishing expedition

今天我们要讲的习惯用语都有fish这个词。大家都知道fish是"鱼",但是fish可以作动词。例如在下面这个习惯用语中: fish or cut bait。你也许猜得到: 动词fish意思是钓鱼。Bat是系在钓鱼线上的鱼饵。所以这个习惯用语如果直译就是要么钓鱼,要么干脆切断鱼饵。 Fish or cut bait最初出现在十九世纪。一名议员在国会就一项议案进行表决前对与会者说了这句话,敦促大家当机立断,作出是或否的明确表态。 这个习惯用语从此广为流传,用来促使对方作一抉择:要么好好干,不然就干脆别干,尤其用来敦促某人迅速决定究竟是否参与。让我们来听个例子。这是一个作风强硬的商人正试图了断一笔交易。他要求对方迅速拿定主意。 例句-1:Charlie, you've had two weeks to decide whether you…

4 years ago

2012-07-01 美国习惯用语 – 318. inside story; sob story

我们上次讲了两个由story这个词组成的习惯用语。一个是cock and bull story,意思是虚构不实的托词。另一个是cover story,解释掩盖真相的假话。我们今天还要讲几个带有story这个词的习惯用语。第一个是: inside story。Inside通常解释为内部的,和cover意义相对。如果说cover story是装点门面的表面文章的话,那么inside story就是不得外传的内幕真情了。在一个机构里通常只有几个掌握特权的人物才知晓这些有关隐私或者秘密决策问题的inside story,而这些了解inside story的人就可以称为insider。 让我们来听个例子。这是一位外国分析人士在评论由于北韩政府的封闭政策,外界捉摸不定究竟北韩有没有原子弹。 例句-1:The North Korean government keeps telling the world…

4 years ago

2012-07-01 美国习惯用语 – 317. cock and bull story; cover story

我们今天要讲的习惯用语都有这个词: story。也许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词。它通常解释为"故事",也可以是新闻报导的意思。我们要学的第一个习惯用语是: cock and bull story。我们知道cock是公鸡,bull是公牛。那么cock and bull story岂不就是公鸡和公牛的故事吗?这个习惯用语也确实起源于十七世纪初流行的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主角,公鸡和公牛都通晓人类的语言,能说人话来相互交谈。当然连小孩都明白这是不可能发生的虚构的故事。于是就产生了cock and bull story这个习惯用语。那么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琢磨它的含义。这段话讲的是一个叫Bill的男子对自己的妻子不忠,有外遇。我们来听听他为了蒙混妻子,编造了怎样一个cock and bull story。 例句-1:After Bill didn't come…

4 years ago

2012-07-01 美国习惯用语 – 316. eyes bigger than your stomach

我们今天要讲的习惯用语有这个词: stomach. Stomach可以指胃或者腹部。我们来学第一个习惯用语: eyes bigger than your stomach。这句话直译就是眼睛比胃口大。我们有时看到自己爱吃的东西就贪心地拿了好多,但是我们的肠胃却容纳不下,eyes bigger than your stomach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好,我们来听个例子,说话的人特爱吃意大利烤馅饼,也就是pizza。 例句-1:Every time we have pizza I take too…

4 years ago